2025年7月24日下午,海南医科大学西英格兰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中外学生自发组织观看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新闻,并围绕这一重大政策展开热烈讨论。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加纳等“一带一路”的留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历,畅谈对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的期待,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学子的共同关注与深度思考。
来自巴基斯坦的刘畅(Haseeb)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五学生,他对海南自贸港的未来充满期待:“海南正转变为创新和开放的枢纽,繁忙的港口、多元的文化交融让我倍感振奋。我也挺好奇的,想知道这里的政策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比如商店里会出现哪些新产品,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机会。这里不仅是贸易的窗口,更是文化融合的舞台。”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林晗(Oland)从教育国际化角度分析:“封关将吸引全球顶尖院校合作,提升海南的学术声誉。更灵活的签证政策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留琼发展的可能,我们期待成为海南长期建设的参与者。”
坦桑尼亚学生阿卜杜勒(ABDULRAZAK AMRAN KAGI)关注经济与就业:“自贸港促进投资与人才流动,尤其在医疗、旅游等领域创造新机遇。便利的签证政策让国际人才更易融入,这对海南经济多元化至关重要。”
巴基斯坦学生文强(Akash Qadar)则强调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推动:“封关后,海南的开放环境能激发商业活力,我们留学生可引入国际经验与商业模式,参与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中国学生则立足专业,展望未来。2023级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纪然结合医学教育谈道:“封关将加速国际医疗资源引进,博鳌乐城先行区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全球顶尖技术。学校加强全英文课程和交流项目,正是为培养国际化医疗人才铺路。”
2024级医学影像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朱麒凯从经济与民生角度分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模式将提升要素流动效率,未来海南不仅是贸易枢纽,更是生活便利化、服务国际化的标杆。”
讨论中,留学生们普遍提到自贸港政策对个人成长与中国发展的双重意义。刘畅表示:“海南的自然和文化底蕴正在与现代化发展相融合,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林晗则期待:“这里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而我们有幸参与其中。”文强则感慨中国的这一政策,“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合作的开放和承诺,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形象。”
海南医科大学第三联合(护理与西英联合)党委副书记徐芳芳勉励中外学子:“希望大家珍惜时代机遇,既要做自贸港建设的见证者,更要成为参与者和贡献者。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为同学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海南医科大学第三联合(护理与西英联合)党委书记张万科表示,此次热议活动展现了中外学子对国家战略的关注,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助力学生成为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

留校国际学生在六期公寓文化体验室观看海南自贸港封关视频新闻现场

留校国际学生在六期公寓文化体验室观看海南自贸港封关新闻现场

现场交流图

参加西英格兰暑期交流营的中国学子热议封关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