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临床医学院22名学子组成“自贸先锋行 医心护白沙”爱心医疗实践团队,7天内深入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5个乡镇,完成1场大型义诊、进行健康宣讲9场,走访13家基层医疗机构,访谈30余名基层医。这支青年团队以“非语言沟通+工具辅助+文化共情”策略,破解方言隔阂,用七天时间在黎乡大地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

政策落地:用“接地气”的方式,让惠民政策走进黎乡
在七坊镇队员们手持图文手册,将自贸港惠民政策转化为黎乡百姓看得懂的“视觉语言”。面对语言不通的实际挑战,22名学子采用“普通话沟通+手势比划+表情辅助”的交流方式,使专业信息跨越方言隔阂。在邦溪镇“自贸港微课堂”上,大一学生赵梓琦通过肢体动作拆解医保报销流程,用手掌模拟“医院窗口”、手指比划“报销比例”,这种接地气的沟通策略成效显著。

资源下沉:三级联动办实事,在义诊中筑牢健康防线
7月9日的七坊镇社区医院门前,由省、县、镇三级医疗机构共建的义诊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依托镇卫生院的B超设备,省人民医院乳腺专家坐诊完成10余例筛查;中医专家通过“望闻问切”为50余名群众提供诊疗服务;眼科检查区里,省医专家携带专业设备为50名村民进行眼底检查。


22名队员在各个诊区忙碌穿梭:在基础健康测量区,学子引导登记并完成血压、血糖等检测(超100人次),采用“测量动作标准化+数据可视化”沟通法:用手势示意“请伸手”“深呼吸”,将血压值写在便签纸上配合竖大拇指或点头动作反馈结果;在急救培训区,队员们将心肺复苏术分解为“按压-吹气”标准化动作,配合节奏口令让参训村民掌握操作要领;健康宣讲台通过真实病例故事结合动作演示,直观讲解乳腺疾病预防与自查方法;现场累计发放药品250余份、健康手册300余份,将自贸港的医疗温暖实实在在送到群众心坎上。



走访调研:深入基层探实情,触摸医者坚守温度
此外,团队还用7天时间走访了6家乡镇卫生院和7个村卫生室,深度访谈30余名基层医生。在打安镇卫生院,胸痛诊室的医生告诉队员:“基本的心肺急救和AED这些我们可以,但是再复杂一些的就得送去县里,但是好一点的是卫健委给我们基层都配备了一体化的机器,有时候这边做完检查上级医院就能看到并给予诊疗建议。”在阜龙乡,队员跟随村医入户随访,为独居老人测量指标发放慢病管理手册。返程时突降暴雨,电动车在泥泞村道上打滑,王村医却笑着拧动油门:“咱们这儿就是这样,十里不同天——”坚持先送队员回集合地再独自返回卫生室。调研途中,村医们不仅带着队员们体验最基层医生的工作日常,还摘下自家种的黄皮果、菠萝蜜塞给队员,用“你们来听我们说话,比送啥都金贵”的朴实话语,切实传递基层医者的温度。


使命传承:双轨并行护健康,接力基层守初心
团队秉持“文化传承+健康科普”双轨并行理念开展专项调研。黎医黎药调研组整理编印400余份图文手册,在牙叉镇公园等地开展了3场互动宣传,生动解读“黎药浴治风湿”等传统疗法的禁忌与用法,同步回收400份认知问卷,记录民族医药传承的群众期盼。
针对女性健康需求,团队专项开展《乳腺健康认知和行为习惯调查》,用400份问卷了解当地女性健康认知信息。并通过病例故事讲解、动作演示等方式,在义诊现场、村头开展乳腺疾病预防科普,让“自查方法”“就医时机”等知识走进黎乡女性生活。


此次实践构建的“三维调研体系”收获丰硕成果,累计回收1150份问卷(400份乳腺健康问卷400份黎医黎药问卷、350份自贸港政策调查问卷),系统梳理出当地女性健康认知盲区、民族医药传承的现实需求和黎族群众对惠民政策的认知现状与期盼为黎乡健康需求绘制了“立体画像”。

“自贸先锋行 医心护白沙”团队始终以“努力做一名温良且对社会有用的医学生”为行动宗旨,用专业智慧在黎乡大地搭建起跨越隔阂的沟通桥梁。7天行程,1150份问卷调研,30余次深度访谈,200余人次健康服务,清晰勾勒出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路径。这些数字背后,是22名青年医者用脚步丈量的健康扶贫路,更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场黎乡实践,既是青春力量对国家战略的生动回应,更是医者使命在新时代的接续书写。